技術百科

      技術百科  |  發布日期:2024-12-04  |  閱讀:689

      注塑模具行位的作用!

      一、注塑模具行位的主要作用
       

      ‌1.控制塑料的流動‌:

      通過設置合適的行位距離,可以控制塑料在模具中的流動速度和流量,確保注塑件的成型質量。行位的設置不僅能控制塑料的流動,還能避免模具在注塑過程中產生過度的應力,從而保證模具的耐用性‌。

      2.優化注塑成型效果‌:

      通過調整行位,可以使注塑件的表面質量更加光滑,同時減少注塑件的收縮量,得到更加理想的成型效果‌。

      3.避免塑料流動受阻‌:

      如果行位距離不合適,會導致塑料流動受阻,注塑件出現缺陷。行位過小或不一致會導致注塑件表面出現割縫和瑕疵,行位過大或不一致則會導致注塑件收縮不均,引起收縮變形和失真‌。注塑模具中的行位‌在注塑成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       

      二、行位的定義和設置方法


      行位是指注塑模具中各排針和各排板之間的距離。在進行注塑成型前,需要根據注塑件的尺寸、形狀、材質等因素以及模具的結構進行行位的設置。具體步驟包括:


      1‌.確定模具結構‌:

      根據注塑件的形狀和大小,選擇相應的模具結構,包括模具的整體結構、取件口的位置等。
       

      2‌.確定注塑件的位置‌:

      在模具的設計中確定注塑件的位置,并計算出各個部位的行位。
       

      3‌.進行行位調整‌:

      根據模具的實際情況,對各部位的行位進行調整,以達到最佳注塑成型效果‌。

       

      三、行位對注塑成型質量的影響


      ‌1.表面質量問題‌:

      行位過小或不一致會導致注塑件表面出現割縫和瑕疵。
       

      2‌.收縮變形問題‌:

      行位過大或不一致會導致注塑件收縮不均,引起收縮變形。

      3.失真問題‌:

      行位過大,塑料在注塑過程中無法得到有效壓縮,容易引起注塑失真‌。
      通過逐步調整行位并在每次調整后進行試模檢查,可以避免對注塑件產生不必要的影響,確保注塑成型的質量‌。